近期,中國經濟增長放緩,導致工人討薪潮提前爆發。通常在春節前兩個月(即12月和1月)是工人討薪的高峰期,但今年9月和10月已經出現大量討薪事件。這一現象與中國經濟環境惡化密切相關。
美國非營利組織自由之家(Freedom House)的「中國異議監測」(China Dissent Monitor)資料庫研究主任史雷坦(Kevin Slaten)指出,經濟問題占中國民間抗議活動的多數,其中45%與勞資問題有關。他表示,討薪潮的提前和增多,反映出中國經濟狀況的惡化。
近期,中國多地因拖欠工資問題引發的勞工維權事件頻頻曝光,涵蓋製造業、餐飲業、醫療機構等多個行業。例如,11月21日,上海七寶鎮數百名國利汽車真皮飾件公司的工人因長期工資拖欠,被迫辭職,進行抗議。這些事件顯示出中國企業運營困境與勞工權益危機。
此外,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測也不樂觀。高盛和花旗集團已將中國2024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4.7%,原因是工業產出下降,顯示經濟活動疲軟。這加劇了對中國經濟復甦緩慢的擔憂,促使人們呼籲採取更多刺激措施以提振需求。
中國政府已採取多項措施試圖穩定經濟,包括下調存款準備率和政策利率,以降低企業和家庭的融資成本,並支持經濟增長。然而,這些措施的效果尚未完全顯現,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。
在此背景下,工人討薪潮的提前爆發,反映出基層民眾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和不滿。如果經濟狀況未能改善,這類抗議活動可能會進一步增加,對社會穩定構成挑戰。
總體而言,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,政府需要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提振經濟,保障工人權益,維護社會穩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