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投資哈哈哈》- 投資金融商品很虛?

《投資哈哈哈》- 投資金融商品很虛?

文章授權 / 劉益成  

許多人抗拒接觸金融交易的理由,是因為看不到實體,只有一堆數字跳來跳去的,還沒搞清楚狀況錢就賺了,當然更多時候是賠掉了。如果是投資房地產,至少還有個白紙黑字證明,而且房子看得到、摸得到,就算價格下滑了,還有個房子在身旁!

就算剋服了心理障礙,願意開始投資金融商品了,也多半會從基金、股票開始。畢竟是銀行、財團所發行,亦有國家監管,觀感上相對安全可靠。只是,有國家監管,就代表投資人一定能盈利嗎?

不管是實體交易還是金融交易,都是在撮合兩派意見不同的人馬成交,有人賺就一定有人賠,不管是實體還是純粹的合約數字跳動,都是同樣一翻兩瞪眼的結果。只是金融投資所需求的資金廣度相對比實體投資寬,少則幾百幾千、大則千萬幾個億都能夠參與。虛與實,只存在於人們大腦里的看法思維,其實整個心理經歷及最後結果都是沒有差別的。

千萬不要小看了小錢的威力。一個上班族,只要先準備1500美元(約莫一萬出頭人民幣),放在平均年報酬80%的外匯商品復利五年,資產可以倍增超過18倍!如果每個月能再加碼個150美元(約莫1000人民幣),那更是個難以置信的數字!一開始準備1500美元,之後每個月再加碼150美元連續執行五年,相信對一位上班族來說,不是個太難的目標。如果開始執行了,風險有限,總成本約莫1萬出頭美元。如果不做而錯過了,那是一個少賺約莫5萬美元的損失。無怪乎企業家「雷軍」曾說過,錯過的成本遠大於做錯的成本,不是嗎?
 

投資哈哈哈   劉益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