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管會拍板台股交易時間不延長 各界反應審慎評估成本與風險

金管會拍板台股交易時間不延長 各界反應審慎評估成本與風險

台灣金管會今正式宣布,台股交易時間將維持現狀,不會跟進日本延長交易時間的政策。此前,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於今年11月5日歷史性延長交易時間30分鐘,至當地時間下午3時30分(台北時間下午2時30分)收盤,引發外界關注台股是否將採取類似措施以提升市場競爭力。然而,金管會最新結論顯示,延長交易時間效益有限,反而增加營運成本及風險。

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今日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時表示,證交所已於11月底完成市場評估報告,廣泛蒐集證券業者、公會及股民意見後指出,多數業者認為延長交易時間將增加人力及系統成本,且股民習慣已有長期穩定運作,不宜輕率變動。報告中強調市場風險管控與技術成本需納入審慎評估,並直指國內投資人交易習慣已根深蒂固,延長交易時段可能對投資模式帶來負面影響。

全球比較與市場反應

據統計,全球主要股市交易時間多介於4到8.5小時之間。英國、法國及德國長達8.5小時,美國與加拿大為6.5小時,日本與印尼5小時,香港5.5小時,而台股僅為4.5小時,屬較短交易時段之一。然而,證交所評估報告中指出,延長交易時間並未直接等同於成交量與市場競爭力的提升,尤其台灣投資人偏好短線操作,在現行制度下運作良好,無迫切需求調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香港與新加坡採用早午分段交易模式,以增加市場彈性,然而證交所分析認為,台灣若要效仿分段交易,將進一步增加券商作業負擔與交易系統升級需求,恐影響市場穩定性及運作效率。

金管會拍板台股交易時間不延長 各界反應審慎評估成本與風險

產業界與股民態度分歧

證券業者普遍反對延長交易時間,認為除了增加人力與營運成本外,亦須重新調整交易系統,這些成本將轉嫁至投資人;此外,許多上班族投資人習慣於午休或空檔進行交易,若交易時間延長,反而會干擾既有投資模式,對市場參與度產生負面影響。

然而,也有部分業界人士指出,台股與國際市場連動性增加,交易時間較短可能限制外資資金調度與跨市場交易機會,影響成交量與市場流動性。

制度改革與市場信心

金管會表示,雖然此次決定維持現行交易時間,但未來仍將密切關注國際市場趨勢與投資人需求,並保留未來再次檢討調整的彈性。同時,也將強化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機制,確保政策決策能兼顧市場穩定與國際競爭力。

此外,會議中還討論到近期金融市場監管議題,特別是針對跨國金融犯罪防制與資安風險控管,金管會將進一步加強銀行業「認識你的客戶」(KYC)程序與定期審查機制,以提升金融監管效率,防堵非法資金流入國內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