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環境。保育》還給海洋動物純淨的家!

《環境。保育》還給海洋動物純淨的家!

海龜鼻孔卡著塑膠吸管的照片,您是否還有印象?

在台灣,關於海龜和鯨豚被人造垃圾傷害的新聞層出不窮——解剖擱淺的抹香鯨,卻發現漁網跟塑膠袋塞滿胃,或是「領航鯨」小梧子過世前吐出塑膠袋,胃裡全是垃圾。

《環境。保育》還給海洋動物純淨的家!

各種漁具纏身、吸管、塑膠叉子等異物貫穿氣管、卡在廢棄輪胎裡窒息而死、被啤酒包裝勒到變形、排便排出塑膠袋,幾乎已不再是「新聞」了。在1990年代後期,科學家發現了太平洋垃圾帶的存在(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);到2009年,遙遠太平洋上的中途島(Midway Atoll),被拍攝到信天翁屍體,以及牠們腹中未一同腐化的各種塑膠垃圾,才開始讓大眾對此議題有所關注。

(圖/Chris Jordan

《環境。保育》還給海洋動物純淨的家!

這些一張張令人揪心的照片,只是全球海洋垃圾這個嚴重的環境議題中,因報導而引起一點注意的冰山小角。在環保愛地球成為流行口號的時候,除了減少或拒絕使用塑膠袋和吸管,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、應該知道,或是值得關心的?

(圖/Chris Jordan

《環境。保育》還給海洋動物純淨的家!

杜絕「塑膠」還給海洋生態一個家!

塑膠除了變成我們每日幾乎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之外,它也占據了整個海洋。如今,從極圈到赤道、海岸到河口、海面到海床的各個角落,普遍存在於全球海洋中的人造垃圾可約歸為兩大類——漁具跟塑膠廢棄物。尤其是消費者使用後的塑膠廢棄物,不意外地在各地的抽樣調查中,占了絕對大多數。

《環境。保育》還給海洋動物純淨的家!

科學家以現階段能取得的資料顯示,估計海洋裡約有一億五千萬噸的塑膠垃圾

「在一切照常的情形之下,到2025年,海中每三噸的魚當中,就有一頓塑膠垃圾;持續下去到2050年,海中的垃圾(重量)將會比魚還要多。」

至今,已有超過兩百六十種的物種,被記錄到誤食海洋中的人造垃圾,以及被垃圾纏勒,甚或死亡。這些致命塑膠垃圾的種類,都是你我熟悉的日常用品,體積大至大型的繩索、漁網、塑膠薄膜,小至瓶蓋、打火機,甚至是塑膠微粒。

《環境。保育》還給海洋動物純淨的家!

「海洋塑膠湯」一個既浪漫又可怕的名字

雖然塑膠微粒大量漂浮,但這「鍋」看起來卻還是像藍色透徹的水。可是,裡頭有的不只是看的見或看不見的塑膠碎片,還伴隨著各種塑膠生產而來的化學毒素。

吸附在塑膠上面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(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),所釋放出的生態毒性,不但會影響生物的生長、賀爾蒙,也會破壞棲地。根據相關記錄,不論是魚類、海洋哺乳類、軟體動物或其他生物,都曾被發現鄰苯二甲酸酯(phthalates,俗稱塑化劑)和磷酸酯阻燃劑(flame retardants)的殘存痕跡。

《環境。保育》還給海洋動物純淨的家!

想想過去一百年來所有生產出的塑膠總量(以及預計2050年時四倍的產量),扣除被焚化和掩埋的,剩下的則持續累積,並散落在支持生物生命的自然環境裡。這些塑膠並不會消失,只會被風化成小碎片,進入我們肉眼難察覺、甚至無法被人類用水系統過濾掉的循環裡。

《環境。保育》還給海洋動物純淨的家!

展開「無塑生活」,成為「不塑之客」

最基本的第一要務,當然是不要亂丟垃圾,讓垃圾去到它該去的地方。並透過法令規範,防止船舶汙染、海岸監控、廢棄漁具收購、定期清理維護、垃圾管理計畫和教育宣導計畫等等。另外,也有許多團體自發性的,或受政府委託,發起定期的淨灘活動。

例如:自備購物袋、自備餐具、自備水壺/杯、使用玻璃/不鏽鋼吸管、自備餐盒外帶、使用竹製牙刷、多用香皂、少吃加工食品(多吃新鮮的全食物)、多使用替代器皿(玻璃、竹製、陶瓷、不鏽鋼等)、避免購買使用人造纖維製作的衣物等等,族繁不及備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