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人中風,癱瘓全家的新曙光 - 靶向低溫療法

一人中風,癱瘓全家的新曙光 - 靶向低溫療法

圖片來源 / 123RF  

一人倒下,全家扛;中風,帶給你我的危機,比想像中的大許多。

據衛生健康署統計,腦血管疾病為台灣人死亡排名的第二至第四位;成因除了台灣人好油炸、燒烤、飲酒等不良的飲食習慣外,工作壓力、不運動與作息不正常,也都會提高腦血管疾病的致病率。

一人中風,癱瘓全家的新曙光 - 靶向低溫療法

圖片來源 / 123RF

致命的隱形殺手-中風

而在腦血管疾病中,小中風與中風,可說是帶給台灣人心中,最深沉的痛。

腦血管疾病除了致死率高以外,因為缺血性所造成的腦部缺氧,更會造成身軀癱瘓、語言與記憶障礙、及神經功能異常等後遺症。造成病患無法自理生活,也對照顧的家人造成龐大的心理、經濟壓力。

更嚴重的是,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造成的中風,完全痊癒的機率微乎其微;一但倒下,家人便陷入永無止境的照護日子。

一人中風,癱瘓全家的新曙光 - 靶向低溫療法

圖片來源 / 123RF

過往的中風醫療方式

過往在治療腦血管疾病的部分,因為外科治療的風險較高,一般都會以藥物治療為主;然而,腦栓塞與腦血栓等缺血性腦中風症狀,很大的程度,還是必須依賴外科手術配合治療。但因為腦神經極其脆弱,稍有不慎,也很容易直接造成患者癱瘓。

一人中風,癱瘓全家的新曙光 - 靶向低溫療法

圖片來源 / 123RF

中風病患的手術成功機率?

目前針對缺血性腦中風的的治療,主要是以打通血管為主;對於血管打通之後的「再灌注傷害」,並無法治療。但最新的研究顯示,低溫療法在針對腦部缺血性再灌注傷害,能有一定的益處。

由於人類體溫只要下降一度,細胞的新陳代謝就會下降5%;所以腦細胞的溫度越低,對於再灌注傷害的耐受度越強、病患腦功能恢復率也越高。

但人體各部位所能承受的低溫均不同,若為了讓腦功能恢復,而將全身的體溫降至太低,則有可能會造成心、肺等其他重要器官的傷害。以往在進行低溫治療時,一般只會降至36-32度左右,以確保病患的身體穩定;但就算只是略降溫度,低溫治療中還是會有心顫、心血管阻力上升、與其他器官衰敗的風險。

一人中風,癱瘓全家的新曙光 - 靶向低溫療法

圖片來源 / 亞太醫療

中風手術的新希望:低溫療法

而近日,由台灣林恆毅博士與美國John Gilbert博士所帶領的:亞太醫療科技開發團隊,最新研發出的「靶向低溫療法」;透過特殊設計的導管、配合體外血液循環系統,將腦部區域,與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環區隔開。腦部區域降溫至攝氏24度左右;以達到腦部溫度下降10度、腦神經活性下降50%的效果;而身體其他重要區域,一樣維持攝氏37度的常溫的穩定環境。

一人中風,癱瘓全家的新曙光 - 靶向低溫療法

圖片來源 / 亞太醫療

重拾新生活:低溫療法成功案例

日前,有位38歲的泌尿科男醫師,因為遭遇車禍;送醫診治時,心臟功能已停止。雖然經過醫護人員的積極搶救,最後病患仍然陷入昏迷,只能暫時使用葉克膜等體外循環系統,維持基本的生命體徵。

當時的主治醫生判定,假如繼續搶救與醫治,存活的機率不到25%,更不用提100%恢復過往的健康。

一人中風,癱瘓全家的新曙光 - 靶向低溫療法

圖片來源 / 123RF

將不可能化為可能:低溫療法術後的奇蹟

最後,醫療團隊決定使用「靶向低溫療法」,將腦部溫度降至攝氏27度,以保護腦部神經。經過12小時,馬拉松式不間斷的手術治療,手術相當的成功!手術過程中,身題也持續地維持穩定狀態,並沒有發生過往傳統低溫療法容易出現的,心顫等後遺症狀。

病患也在醫院休養32天後,完全痊癒並出院;繼續從事泌尿科醫療的工作,維護更多病患的健康!

一人中風,癱瘓全家的新曙光 - 靶向低溫療法

圖片來源 / 亞太醫療

低溫療法未來的展望

亞太醫療科技團隊與「靶向低溫療法」,期待未來能夠幫助更多腦缺血疾病的患者;完全根治心臟疾病、及腦中風所帶來的,記憶與語言喪失、身體癱瘓等嚴重且無法復原的長期嚴重症狀。最終能將台灣,從「中風」的無限照護困境解放;讓台灣人民,不再活在中風的陰影與恐懼中!
 

林恆毅博士  亞太醫療  中風  低溫療法  John Gilbert博士